走進人生的時機

陳雨漣
Feb 5, 2024

--

57歲的語言學教授戈列格里斯在某一天早晨七點半,跳上了一班從伯恩開往巴黎的列車。他要去里斯本,帶著一本無意間在舊書店看到,私人印製的葡萄牙文書籍。

在搭上火車的兩天之前,戈列格里斯沒有想過自己將會開始這段旅程,他討厭旅行,數十年來把自己埋藏在熟悉的城市與知識領域內規律的生活,從不曾想要離開,但他現在想要去這本書的作者曾經生活的地方。「這樣的舉動有何意義,我一時也說不上來」。他在寫給校長的信裡這樣說。

《里斯本夜車》

1974年的冬天,德國導演荷索抓了一件夾克、一個指南針、一個帆布袋和一些必需品,踏上旅程。那天早上他接到了一通電話,遠在巴黎的好友病重,他決定從慕尼黑走到巴黎,探望好友。「靴子是新買的,很堅固,讓我很有信心。我踏上通往巴黎的直線路徑,堅信如果我靠雙腳走過去,她就能活下來」。

《冰雪紀行》

依保羅.史蒂文斯所言「在希臘文中,『時間』有兩個不同字眼,chronos指的是鐘錶時間;時鐘表示的時間,可以管理、切割、數字化、按步驟處理。另一個是kairos,這個字偶爾也指鐘面上顯示的時間,不過大多數情況,指的是時機。」(《上帝的企管學》保羅.史蒂文斯著,校園書房出版社)。

就像旅程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被特別分別出來,或長或短,但獨立存在的一段時間一樣,kairos往往隱藏在chronos之中。

並不是每個踏上旅程的人,都明確的知道自己為何啟程,最後又將停在何處,大部分的時候,那更像來自遠方的鼓聲,只有聽見的人選擇做出回應,將自己交付出去,並經歷一段時間後再回頭觀看時,人生的kairos才有可能會從chronos中被辨識出來。

戈列格里斯追隨著一本舊書的呼喚,重新認識了葡萄牙一九六零年代一段政治動盪時期的人與事,歷史再也不只是書本上的資料,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們。之後他回到家,去買了好幾卷底片,拍下他以為自己已經熟悉的伯恩每個細微角落。城市或許依舊如昔,但他已經不一樣了。

而荷索在出發的三個禮拜後,走到了朋友在巴黎的家,朋友溫柔而平靜的接待他。他把疼痛的雙腳抬高放到椅子上,彼此沉默了一段時間,然後荷索說,「我們一起去生火和抓魚吧」。朋友給了他一個的微笑。

Kairos會終止,但曾經回應過並勇敢踏入過其中的人,已經學會辨識下一個時機的來臨,並隨時等候再度踏入其中。

真正牽動人心的生命經歷往往平靜的不可思議,既非轟然作響、火花四濺,更非火山爆發,…當其革命性效應發揮作用,讓人生進入嶄新的一頁,帶來全新的生命旋律,都是在悄無聲息中進行著。」 — — 《里斯本夜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