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漣
Mar 9, 2021

[隨手記]#讀書(20210309)《流浪巢間帶》&其他

趁著博客來有生日折扣買了幾本韓文課本,剛好看到brenda跟po提到這本書,基於一種剛脫離那樣狀態的微妙感覺就一起買了.晚上原本預計的線上視訊延後,抽時間去拿了書.然後果然不到一個晚上就看完了。

#在新家看的書:《靠窗的位置,光線正好》->《我們不要忘記今天》->《流浪巢間帶》

邊讀邊想著那幾年在台北的生活,租屋這件事真的是外地者人人都能有滿肚子的故事可說.有些相像也有些不同,比如從大二大三學校宿舍不夠必須搬到外面起,我就沒自己一個人找過房子,總是不是和宿舍室友就是和同事兩三個人一起找一層的房屋,所以完全沒有過自己一個人找單獨住的房子過,

大學時靠麟光站的房子是同學揪的,四個人分三間房,大學畢業後在永和的第一個房間是室友兼球友揪的,標準的頂樓加蓋還木板隔間,但我卻始終很喜歡和記得那個頂樓的陽光.(還有它真的無比便宜)

永和的第二間是接手代課一年後準備回台中的老姊的租屋,接下來後二房東變成了我,找來了龜兒和東兒以及貓兒們。房子在巷子轉彎的邊角,我記得後期很多天的晚上總是可以聽到不遠處夫妻?(情侶?)大聲的吵架.並且我在要離開前養死了聽說很不容易養死的一棵小盆栽植物(甚至忘記名字).房東每次來收房租就會問我們怎麼還不結婚。要離開那裏時我發狠的把廚房浴室的地板徹底刷洗的一塵不染比當初進去時還乾淨,就怕房東不肯退押金.

然後是彷彿是為了送TT一程而短暫停留不到一年的景美,在那裏發生的一切就像我那時意外斷裂的腳指甲一樣,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至今仍然很難說清楚.接著就又回到新北市,那高度堪比一般六樓的五樓。走進巷子前小公園的一株櫻花是每年春天的一抹紅.那時我日日加班,身心俱疲,常常在深夜在巷子口看著那株夜櫻發呆五秒鐘,再慢慢踱步回家.然後回到台中,把那間有著一整牆壁書櫃的房間連同工作,一起交接給了佑佑。

《流浪巢間帶》有形形色色的房東與房間,當然,也充滿了很多專屬於大台北地區的特色,所以勾起的大部分是過往的回憶。只是基於角色的換位,非常短篇幅的第二部份,反而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邊讀邊想著,自己一直都很擅長做好房客甚至二房東,但是否會是個好房東?這種好像稍微高一階的位差想法多少讓我有些不安,我始終還是喜歡大家一起,而非甲方或乙方。是稍微比較有一點機會,提供給別人一個安身的地方(就如同過去曾有人給予我的一般),而非純粹的利益交換.

第三部分是與人相關有滋有味的食譜,大半夜的我對著最後的食譜一個個挑選著,這個我不吃,那個我不愛,凡舉材料裡出現超過三種以上蔥薑蒜的都會被排除在名單之外(因為麻煩),香菇雞湯是龜兒的招牌,打拋豬我試過,番茄炒蛋可行,煮粥有點兒好奇,至於青椒炒肉絲....不管它有多少感人的故事,我想我都不會給它任何機會...

***
晚上去領錢時下意識的算著要先把房租扣掉,然後才想到啊之後要扣的不是房租了.

這間臨路的房子很神奇的會在晚上八點到十一點左右這之間,外面的車和聲音反而更明顯,娘說是因為晚上更安靜的原因,我有點存疑,但總之晚上反而會把兩層的窗戶關上.深夜跟白天才打開.對面的公園在晚上會顯得有點神祕。

鄭叔的躺椅給了我很久了,如今好像才終於有了一點餘裕坐在上面看書.(雖然現在滿腦子要極簡生活的我曾經一度想著要把它也清理掉了.但目前好像還可以)

這間屋子在適應我,我也還在適應摸索它。

新家啟示錄:
#在兩周內完全沒有打開電視即使打開也只看了NF上的文森佐後,證實我其實沒有那麼需要電視。
#比起電視,剛抵達不久的餐桌兼工作桌完全擄獲我心.(之前各種太佔位置的猶豫擔心都已煙消雲散)
#空間功能的明確分隔的確能帶來安定,只在書房用電腦其他時間遠離它,睡覺的地方就是睡覺,反而能夠休息的很好,但工作時也很明確。